欢迎访问两岸关系网!

【点评】2016年“台港澳十大法治事件”评论(李晓兵、朱松岭、祝捷、田飞龙、王禹)

来源:www.lagxw.com 来源:两岸关系网 发布时间:2017-02-15 00:00:00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副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教授

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祝捷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副教授

澳门濠江法律学社理事长王禹教授


2016年台湾重大法治事件


一、台湾地区举行“二合一”选举

2016年1月16日晚间10点53分,台湾地区“中选会”完成第14任“总统”“副总统”及第9届“立法委员”选举投开票工作,即所谓“二合一”选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689万4744票、56.12%得票率当选“总统”。在总席次113席之中,民进党在立法院拿下68席,成为新国会最大党。

【点评】“二合一”选举触发台湾地区第三度“政党轮替”。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首度在台湾地区全岛性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地方公权力机构全面执政。

蔡英文在就职典礼的讲话中交上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本次选举影响陷入低谷,两岸“冷和平”乃至于“冷对抗”态势已经形成。蔡英文利用本次选举形成的“民意优势”,大力推进“民意台独”,借助民进党全面执政的优势,特别是立法机构多数席位,频频制定、修订或拟议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相关规定,对两岸关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两岸宪制性规定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是遏制“台湾法理独立”的最大法治资源。积极运用“一中”法治资源,是有效应对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常态化趋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保证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因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台湾地区领导人注意力和看法的改变而改变的制度保障。

(祝捷,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台湾地区“立法院”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

2016年6月6日,台湾地区“立法院”初审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草案”。6月25日,在民进党“立法院”多数席位的碾压之下,国民党全力抗争的“不当党产处理条例”在“立法院”迅速获得三读通过。

该条例于8月10日正式公布。根据该条例,“行政院”将设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政党自1945年后取得之财产扣除党费、政治献金等后,推定为不当取得,应移转为国有。由此,国民党自1945年以来取得的财产,都将面临被清算的命运。国民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财务问题,目前正积极研拟相关因应对策,而关于该条例是否违宪的问题也引发台湾岛内各方的严重分歧和激烈争议。

【点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国民党党产问题一直是台湾政党政治转型中的重要议题。岛内政党围绕着“国民党党产问题”进行过长期的角逐此次民进党执政后强力通过的“不当党产条例”,标志着台湾岛内政党斗争进入新阶段,标志着岛内政党政治转型进入新时期。

从理论上说,清理党产对中国国民党转型有利,对岛内政党政治转型有利,但是,“不当党产条例”规定了溯及既往、有罪推定原则,为未来岛内政治斗争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劫才。“不当党产条例”总则第一条直陈其目的是为了落实“转型正义”,这一铺陈为用司法审判和灵魂审判的方式瓦解中国国民党、收编蓝营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因为这一规定的强烈政治色彩而广受理论界和政治界的争议。无疑,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不当党产条例”掀起了岛内政治巨变的风暴,是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岛内法治事件之一。

(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


三、南海仲裁案引发岛内抵制

2016年7月12日下午5时,“菲律宾对中国”南海仲裁案,常设仲裁法院公布结果,称中国大陆在9段线范围内主张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而南沙群岛的所有海上地物,均为礁岩,包括太平岛在内。

对于国际法庭就南海仲裁案的判决结果,“总统府”下午6点28分发布声明稿指出,相关仲裁判断,尤其对太平岛的认定,已经严重损及我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之权利,“我们在此郑重表示,我们绝不接受”,也主张此仲裁判断对“中华民国”不具法律拘束力。“外交部长”李大维晚间发布也发布相关声明表示,“中华民国”政府决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点评】“南海仲裁案”是菲律宾依据《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第15部分第287条与附件7之规定,对中国片面启动关于南海海洋管辖权争端的强制仲裁程序,并在中国政府声明拒绝接受及参与的情况下,宣判对此案的管辖权成立,并在2016年7月12日公布仲裁结果的案件。

此案作为百余年来中国面对的第一桩涉及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国际官司”,是2016年的热点法律事件。仲裁案对南海声索六国七方的台湾一方的权益造成了严峻挑战。

菲律宾向仲裁庭提请裁定的九个岛礁中并未包括太平岛,但是其在诉状中主张整个南沙群岛中,包括太平岛在内,没有任何岛屿存在。仲裁庭裁定太平岛为“礁”,无疑限缩了台湾当局在南海纷争中的话语权和地位,引起了岛内蓝绿势力的强烈反弹。

这一案件是美国为了制衡中国而唆使菲律宾提起的,是美国为了化解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而利用国际法做出的挑衅事件。由于领土主权问题不属于该仲裁庭的管辖范围,南海问题依然存在,最终还是要通过中菲双方当事国直接谈判解决。但是,“南海仲裁案”让台湾方面看清了它在美国眼中的战略地位,引发了岛内各界的反思,为两岸携手解决南海问题留下了伏笔,未必不能化弊为利的转折点。

(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


四、蔡英文提名“司法院”7名大法官获任命

2016年10月24日,蔡英文提名“大法官”许宗力、台湾“最高法院”法官蔡烱炖、台湾司法院副秘书长张琼文、台湾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前董事长黄瑞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院长约翰逊林教授、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黄昭元、嘉义大学教授许志雄等七人担任“司法院”大法官,其中许宗力、蔡烱炖二人并为正、副院长。

台当局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至少5位“独派”色彩浓厚。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命“台独”的“大法官”,不能不让人疑虑。大法官是否会利用解释宪法达到台独的目的,这种隐蔽的“法理台独”策略应当引起两岸社会各界的高度警惕。

【点评】“司法轮替”,是台湾地区政党轮替诸项政治权力转换中不太引人注目的领域。但“司法轮替”与领导人、立法机构、地方公权力机构的轮替一样, 也具有“台独”的风险在其中。

历史上,台湾地区“司法院”曾多次作成维护台湾地区现行“宪法”一中性原则的解释,也曾多次作成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民众融合的解释。“司法院”大法官的“统独”态度成为影响最终解释结果的关键因素。

蔡英文本次任命的大法官,多偏向泛绿的意识形态,让两岸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可知性。在显性、公开的“台独”无法奏效时,“台独”势力会否利用司法机构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宪制性规定的解释架空文本、扭曲文意,为实现“法理台独”做铺垫?本次司法轮替都为此带来了若干不稳定因素。

(祝捷,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香港重大法治事件


五、旺角暴乱

2016年2月8日晚10时许,位于香港九龙区旺角山东街和砵兰街交界地带,一些小贩涉嫌非法经营,与到场执法的特区政府食环署职员发生冲突;随后一批戴口罩或蒙面的本土派成员加入小贩一方,阻碍交通并与警方发生口角,令局面演变成警民冲突;凌晨时分,又有部分人士携带盾牌冲击警方防线,向警员投掷杂物,往地面泼洒不明液体,令事件升级,局面演变成警民对峙。

警方与现场示威者对峙了约一个半小时,示威者仍不离开,反而愈演愈烈。凌晨2时,因现场警员生命安全遭严重威胁,警方为保护同事生命安全,在亚皆老街及上海街交界处开两枪示警。暴乱事件直到9日上午才落幕,造成至少90名警员和新闻从业人员受伤送院,部分伤势严重。61名涉事嫌疑人被拘捕。

旺角冲突事件实质上是一次暴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秩序,任何法治社会都不会容忍这种无视法纪的行为。

【点评】旺角暴乱是香港社运激进化和本土派崛起的分水岭,对香港治安秩序及基本法权威构成严重挑战。香港社运是公民社会常态组件,初期典型模式以合法、和平为原则,但占中运动打破违法性禁忌,旺角暴乱打破非暴力禁忌。持续超越飙高,解构香港法治,扭曲青年人格与行为方式,对香港社会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该事件向前吸收转化了占中退场与政改失败带来的挫折感与泄愤意识,向后凝聚起了指向港独的“青年本土派运动”,在新界东补选、立法会选举、宣誓风波及港独台独互动合流中不断发酵升级。

长期来看,香港社运的合法/和平模式已然式微,传统泛民的抗争理性解体,占中模式与旺角模式成为新常态,构成香港法治及繁荣稳定的政治痼疾,需要香港管治机构(尤其法院)、教育机构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遏制,必要时更需要中央承担基本法整体秩序的护卫者责任。 

 (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六、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选举

2016年7月16日,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接受提名,特区选举管理委员会声明要求,每名参选人依照法律要求提交提名表格及其声明外,还要签署一份“确认书”,示明拥护《基本法》,否则可能不获参选资格。

此举一出,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建制派参选人几乎笃定全部签署,并就此举纷纷表示支持,而反对派与“本土派”却不认同该做法,并表示将拒绝签署。选举管理委员会选举主任根据相关选举法例,宣布6名以不同方式表明提倡“港独”的人士选举提名无效。虽然“确认书”是为了阻断“独菌”人士进入立法会,但各区选举主任依然批准了10多名支持“港独”或提倡“自决公投”的人士参选。

9月5日晚,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结果全部揭晓,70名候选人当选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这次立法会选举投票人数、投票率均打破历届纪录,建制派与反对派两大阵营所占议席基本格局不变,立法会议员构成的重大变化是传统“泛民”在地区直选议席比上届减少了三分之一,激进本土派夺取了6席直选席位而进入立法会。

【点评】香港特区在2016年要先后举行三次重要的选举,从上半年的新界东立法会议员补选,到下半年的第六届立法会议员选举,再到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明年第五届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前期的准备也已经早早地拉开帷幕。这让2016年成了香港特区名符其实的“选举年”,而各种政治力量在选举过程中为获得选票、争取民意而不断制造热点话题来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引导民意的表达。这就让2016年成为了一个各种火爆的话题不断被抛出炒作的一年,乱象丛生也就成为香港特区这一年的基本氛围。

“铜锣湾书店事件”的炒作和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争议在2016年年初为香港社会平添了几分不安,农历大年初一的旺角暴乱打破了香港新年的祥和与宁静。激进势力试图以出格的言行在选举中获得更大的政治空间,也让以“港独”为口号的本土派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方向,为了达到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不惜以破坏香港社会稳定为代价,不断地触碰和突破香港社会底线。香港立法会选举和候任立法会议员宣誓过程中的一些恶劣表演就是这一趋势的延续,而这也引发了后来的“人大释法”,并让香港社会对于遏制港独的必要性有了整体的接受。

(李晓兵,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七、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解释基本法

2016年11月7日,鉴于香港立法会议员宣誓中的港独辱华言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其中强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既是第一百零四条条规定的宣誓必须包含的法定内容,也是参选或者出任该条所列公职的法定要求和条件。同时,还对宣誓的法定形式、内容要求、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对基本法做出解释。这次“人大释法”表明中央在香港遏制港独问题上的严肃态度和基本立场,也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仅是基本法的阐释者,更是基本法的守护者。

【点评】人大第五次释法采取主动、提前方式,是对基本法秩序内管治权结构失衡与香港社运“港独化”的合法管控,澄清了基本法中依法宣誓条款的原意、内涵和效力,为香港司法提供清晰指引并成为法官解释本地法律的最权威依据,有效规管了香港的宣誓秩序,连带规管了香港的选举秩序与宣誓后的过程化责任。

基本法体制体现了“行政主导”,但在香港回归20年来的演变中逐渐变形,出现了立法会的拉布制衡与法院的司法复核,呈现反对派所谓的“三权分立”部分特征。但实质上已演变成“司法至上”,导致自治权内部失衡及香港司法固守普通法传统,而不能有效理解和保障基本法上的国家利益。

人大释法权的适度常态化行使提供了一种垂直方向上制约香港司法权的宪制监督机制,属于贡斯当意义上的“中立性权力”,由此催生出香港新宪制秩序及新法治形态的可能性。高院原讼庭与上诉庭积极回应人大释法,终审法院预期将更加权威和深入阐释释法内容与效力,使之成为基本法秩序的有机成分。

进而言之,人大释法权在基本法上的自主运用还可积累和激发中国宪法自身的解释与监督功能的制度化,推进依宪治国与宪法更完整、规范地实施。 

 (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八、《基本法》将纳入香港初中课程

2016年11月底,香港特区教育局谘询组织“课程发展议会”通过修改《中学教育课程指引》,建议全港初中生须预留15课时学习基本法。学校可自行安排课时,教学形式亦可弹性处理,并须自我检视施行情况。香港特区政府计划2017年1月正式举行简报会公布详情,并于2016/17学年起持续为校长和教师举办专业培训课程,以提升学与教的成效。

学界认为,回归近20年来,中、小学都没有系统地教授基本法,教育局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基本法与“一国两制”,须确保工作到位,并加强师资和课程配套支援。让香港基本法深入人心,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培养新一代港人爱国情操的重大举措。

【点评】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了香港特区宪制性基础,而香港基本法的实施,对于香港宪制秩序的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独特的价值。基本法的制定为香港顺利回归提供了法治基础和根本保障,基本法的实践浓缩了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已经成为香港社会最大公约数的投射。学习基本法、理解基本法、认同基本法、守护基本法,这是作为香港特区一代又一代居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香港特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

保证香港基本法的顺利实施,让香港特区的“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需要从年青一代基本法教育着手。让基本法所承载的法治和秩序的价值深入人心,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继往开来,传承基本法所追求的维护国家统一、爱国爱港、守法护法、尊重自由和保障权利的法治精神,这是香港社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

(李晓兵,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16年澳门重大法治事件


九、《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

2016年9月8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规划兼顾了澳门短、中长期发展需要,是特区治理走向系统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重要战略部署。该规划由战略篇、民生篇、发展篇、善治篇组成,描绘了今后5年发展要实现的七个主要目的。

《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动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接轨,明确了澳门未来发展定位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点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澳门回归16年来首次公布中长期发展规划,其意义在于澳门的社会发展主动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接轨并同步落实。

规划指出澳门未来发展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并对未来5年加快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具体目标进行了细化。澳门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应当在整个国家发展规划里界定自己的发展定位并规划自己的发展。这对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对维持澳门经济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

(澳门濠江法律学社理事长王禹教授)


十、澳门立法会细则性通过选举法修订案

2016年12月16日,澳门立法会细则性表决通过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制度》法案。而后该法案送交行政长官签署颁布成为法律,并于2016年12月28日公布于澳门特区公报。

修订案中,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统一,新增加??

第一期“一国两制精英沙龙”在京举办

热点新闻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评论台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