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两岸关系网!

【学者文库】《我这一代香港人》(陈冠中 著)

来源:www.lagxw.com 来源:两岸关系网 发布时间:2017-03-16 00:00:00

640.webp (4).jpg

书籍导读

本书以一个港人的角度,为读者解读了“港人港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谈香港,比如香港的社会文化史,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其余两部分主要聚焦于世界一些其他城市的观念,比如美国的城市等等。

内容简介

作者对香港“来自何处,往何处去”的反思和想象,在宏大繁杂的命题下,从小处和居民的福祉着眼潜藏着对香港隐忍的爱,他呼吁对香港人接受和珍惜现有历史、建筑、文化积累和社区,告诉人们这个混杂的拥挤的半唐番的城市的魅力所在,为之规划未来之路。作者以非凡的洞察力、坦率诚恳的态度,反省婴儿潮世代对香港的贡献和枷锁,精辟独到。游居香港、台北、北京三个中国人的都会的陈冠中对香港婴儿潮一代人的反省、体察与建议,针针见血,矛头直指自以为自己见多识广的香港人实际只是夜郎自大,香港所谓成功之道种出了现时深层矛盾的苦果。

作者简介

640.webp (5).jpg

陈冠中,原籍宁波,1952年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曾住台北六年,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及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目前刚刚完成小说《盛世中国2013》。1976年创办香港《号外》杂志并任总编辑及出版人至1998年,曾监制及策划多部香港及美国电影的制作;从1990年代起,穿梭于内地、台湾及香港之间,从事媒体、文化和娱乐产业经营,曾在90年代中任《读书》海外出版人。陈先生是香港“城市生活文化评论”的先行者。著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总统的故事》、《什么都没有发生》、《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西米亚中国》(合著)、《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移动的边界》、《事后:本土文化志》、《城市九章》、《盛世中国2013》。


图书目录

序 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


I

我这一代香港人:成就与失误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

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特区论述:香港

众妙之合:实干心态、功夫精神、创新意识

香港设计的几个主题

粤港澳创意文化共同体


II

波希米亚北京

台北这个城市的好

街道、城市和我的五个错误想法

住在雅各布斯的城市


III

给受了过多人文教育的人

是荒诞又如何?

美国怎么了?

墨索里尼的幽灵


   

序言

序   陈冠中


这里是2000年后我在北京写的部份文章。


那时开始我跟国内文化、知识界的朋友连续而紧密的接触,随后若干年来我都在一面补课,追溯、辨识同代大陆读书人的知识宗谱,一面交流、思考他们当前的问题意识,因为我是带着同中有异的“前知识结构”进来的,难免有冲撞也有互补,需要不断对话。


1992年至1994年我在北京待了两年多,然后去了台北六年 -- 令我大开眼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加上之后在北京,这就成了我长达二十年在知识上的调整補充期,连我笔下的香港都不一样了。


之前大部份的时间我都在香港,借信息自由之便,寻觅到不少在当年香港都算是主流之外的异端思潮和小众趣味:文化上我跟同代的文青一样,在青春期受到英美摇滚民谣、反叛文化、台湾作家和欧陆电影影响;社会立场上我是支持解放、包容和替弱势争权的“进步主义”者;政治思想上则是从马克思主义和七十年代的欧美“新左”(我在1981年出版的第一本书是關於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的文论),转到坚决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哪怕只是罗尔斯、納斯鲍姆一类的正义自由主义、能力自由主义),向往社会民主,同时照样厌恶各种形态的帝国霸权;经济上接受“混合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转向“后凯恩斯”观点,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但是反对市场基本教义派。八十年代的香港还让我注意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研究、后殖民、大历史、地球村意识和世界主义的议题。来大陆之前,我认为不管怎么说,自己都该算是左翼的 -- 哪怕只算是中间偏左或自由主义左翼,一种犹豫的、对许多困惑都没有现成答案的但却清晰的反对暴政、讨厌谎言、拒绝残忍的左翼。


到大陆后发觉自己不能认同中国式的“新左派”。


虽然自由主义左翼听上去像是悖论,我觉得有时候也只能用“左翼自由主义者” 这个不理想的说法来识别自己。


这里并没有收集太多我的政论時評,但多篇文章涉及上文提到的关注点,都是2000年以后我在大陆期间,多少带着中国问题意识写的。

感谢徐晓的坚毅策动,张万文的编辑,中信的出版。



精彩摘要

640.webp (6).jpg

我们这一代香港人:成就与失误


我是1952年在上海出生的,4岁到香港。小时候上学,祖籍栏填的是浙江鄞县,即宁波。我在家里跟父母说上海话,其实是宁波话;跟用人说番禺腔粤语,上幼儿园则学到香港粤语。我把香港粤语当作母语,因为说得最流利,而且自信地认为发音是百分百准确的,如果不准是别人不准,不是我不准。就这样,身份认同的问题也解决了。我后来才知道,我是属于香港的“婴儿潮”一代,指的是1949年后出生的一代。香港人口在“二战”结束那年是50万,到1953年已达250万,光1949年就增加了近80万人。随后十来年,出生人口也到了高峰,像旧式的可乐瓶一样,开始还是窄窄的,后来就膨胀了。


我这代很多人对童年时期的贫穷还有些记忆。家长和家庭的目标,印在我们脑子里的,似乎就是勤俭,安定下来,改善生活,赚钱,赚钱,赚钱。我们的上一代当然也有一直在香港的,但很大的一群是来自广东、上海和内地其他地方的,是在认同内地某个地域而不是香港的背景下走出来的。


南来的知识分子更有一种文化国族想象,甚至逃到殖民边城,不免有“花果飘零”之叹。然而,从我这代开始,变了。我们只是平凡地长大着,把香港看作一个城市。这里我得及时声明,我是在发表对同代人的个人意见,并不是代表同代人说话,说不定有人一生出来就懂得爱国反殖。我在下文想说明的一点恰恰就是,爱国和民主一样,对我们来说都是后天慢慢建构起来的。



精彩书评

这一本书记录了一个香港人眼中,香港的由来。从渔村到殖民地,再从殖民地回归。这其中香港的变化,尤其是香港在殖民地期间,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自由经济的形成,金融房产的高速发展,包括香港人在这期间的教育,生活习惯。当然,后面也有说香港回归时候的状态,大量的移民等等之类,包括回归后的一部分事情。这本书的叙述是中肯的,基本上没有极端的描述。对于后来香港人在民主政体,和自由经济上的自信也确实是如此。读完这本书对于你看待今天香港问题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思考。香港原来是什么样子,他们原来怎么生活,怎么去看待事情,今天出现的事情为什么会引发矛盾等等。


图书信息

书名:《我这一代香港人》

作者:陈冠中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ISBN:9787508638720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640.webp (11).jpg